风向标

风向标智库丨那些两三年就成功的品牌,做对了什么?​

时间: 2025-10-14 来源:  作者: 

当下市场,多数品牌在红海中挣扎多年仍难见起色,却有一批 “新势力” 仅用两三年就实现从 0 到 1 的突破:极氪汽车上线两年销量破 10 万辆,跻身高端新能源细分头部;朴西家居成立三年拿下天猫防滑拖鞋类目 TOP1;霸王茶姬用三年将门店扩至 3000 余家,成为新茶饮黑马。这些品牌的快速崛起并非偶然,在品牌咨询领域深耕 15 年、服务过 320 余家企业的风向标智库观察到,它们的成功都离不开三大关键动作 —— 抓住未被满足的市场空位、穿透表层需求触达核心痛点、构建可快速复制的运营模式,这三者形成的 “战略闭环”,正是其高效突围的核心密码。​

一、抓住市场空位:避开红海,找对 “没人做好” 的细分赛道​

很多品牌认为 “市场空位就是没人做的领域”,实则陷入 “伪创新” 误区;而快速成功的品牌,总能精准找到 “有人需要、但没人做透” 的细分空位 —— 不是避开竞争,而是在竞争中找到 “差异化切口”。​

极氪汽车的突围路径极具代表性:2021 年新能源市场已呈红海态势,特斯拉、蔚来抢占高端纯电市场,比亚迪深耕家用平价赛道,但 “高端智能 + 实用场景” 的细分需求仍被忽略。极氪精准抓住 “高端智能猎装轿跑” 空位,既保留轿跑的运动设计与智能驾驶配置,又通过掀背尾门、超大储物空间满足家庭出行需求,完美适配 “年轻高收入家庭” 的用车场景。上市仅两年,极氪 001 单车销量突破 10 万辆,直接填补了行业空白。这种 “空位思维” 并非凭空想象,正如风向标智库在 “空位营销理论” 中强调的:需通过行业数据拆解、对手短板分析、用户需求调研,找到 “需求已存在、供给不匹配” 的缝隙 —— 对品牌而言,找对空位就等于避开 90% 的无效竞争,为快速起量打下基础。​

二、满足用户需求:从 “表面适配” 到 “深层解决”,让用户主动选择​

“满足需求” 不是简单的 “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”,而是穿透表层需求,解决用户 “没说出口的痛点”。很多品牌停滞不前,正是因为只做 “表面文章”;而快速成功的品牌,总能精准击中用户的核心诉求。​

朴西家居的崛起就印证了这一点:2020 年切入家居赛道时,多数品牌聚焦 “拖鞋防滑” 的表层需求,却忽略母婴家庭的深层痛点 —— 除了防滑,还担心材质不环保、清洁麻烦、颜值不搭家居风格。朴西针对性推出 “母婴级防滑拖鞋”:鞋底设计 8 点吸盘结构,防滑系数远超行业标准;采用食品级硅胶材质,通过 SGS 抗菌认证;配色选用柔和莫兰迪色,适配多种家居风格;还加入 “可机洗” 设计,解决妈妈们 “手洗拖鞋费力” 的隐性需求。凭借对深层需求的精准把控,朴西仅用三年就成为天猫防滑拖鞋类目 TOP1,复购率高达 45%。这恰如风向标智库在用户需求调研中强调的:“要像用户一样生活”—— 通过场景模拟、深度访谈、行为跟踪,挖掘需求背后的真实动机,才能让产品真正 “打动用户”,而非 “说服用户”。​

三、形成可复制模式:标准化为基、灵活性为辅,实现高效扩张​

“单点成功易,批量复制难”,很多品牌靠一款爆品或一家门店火起来,却因模式不可复制陷入增长瓶颈;而两三年就成功的品牌,都构建了 “标准化 + 灵活性” 的可复制体系 —— 既能保证品质统一,又能适配不同场景,实现快速扩张而不 “失序”。​

霸王茶姬的扩张逻辑极具参考价值:2019 年成立后,前两年专注打磨 “可复制模式”,2022 年才开启规模化扩张,短短一年门店数从 500 家增至 2000 家。其核心在于两大标准化体系:一是供应链标准化,建立中央工厂统一萃取茶底、熬制糖浆,通过冷链配送到店,门店只需添加鲜奶、鲜果即可制作产品,既减少操作误差,又降低对店员技能的依赖;二是门店运营标准化,制定 “选址模型”(聚焦年轻人聚集的商场、写字楼、大学城)、“陈列规范”(饮品陈列高度、物料摆放位置统一)、“服务话术”(如主动提示 “可调整糖度冰量”)。同时保留 “区域灵活性”,如针对北方市场推出 “热饮专属杯套”,针对南方市场增加 “清爽果茶品类”,既保证品牌一致性,又适配区域需求。这种 “标准化为基、灵活性为辅” 的模式,让霸王茶姬三年实现 3000 家门店的突破,且单店盈利水平稳定。正如风向标智库在服务企业时发现的:“可复制模式不是‘一刀切’,而是‘核心环节不变,适配环节可调’”—— 唯有如此,才能在快速扩张中保持品质,避免 “扩张即垮台” 的困境。​

那些两三年就成功的品牌,从来不是靠 “运气爆棚” 或 “流量红利”,而是将 “抓空位、满需求、可复制” 转化为系统能力。从风向标智库 15 年服务 320 余家企业的经验来看,这三大动作环环相扣:抓空位是 “找对方向”,避免盲目投入;满需求是 “留住用户”,构建复购基础;可复制是 “放大成果”,实现规模增长。对想要突围的品牌而言,与其追逐短期热点,不如沉下心打磨这三大能力 —— 毕竟,市场从不缺 “昙花一现的网红”,缺的是 “能持续增长的强者”,而这三大动作,正是成为强者的必经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