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向标

风向标智库丨从卖货思维,到品牌思维

时间: 2025-10-08 来源:  作者: 

当下很多企业陷入 “卖货怪圈”:食品品牌靠 “9.9 元秒杀” 走量,销量上去了利润却薄如纸;家电品牌堆 “功能参数”,用户记不住也不愿复购;建材企业拼 “渠道铺货”,竞品给点优惠经销商就叛离。据行业数据显示,2023 年超 60% 靠卖货思维运营的企业,净利率不足 3%,且用户流失率超 40%。

深耕品牌营销 15年、服务 320 余家企业的风向标智库,在实战中以 “空位营销理论” 验证:企业的增长瓶颈,从来不是 “货卖得不够多”,而是 “没把货变成品牌”—— 卖货思维是 “赚一次性交易的钱”,品牌思维是 “赚长期心智的钱”。从卖货到品牌,关键在于跳出 “产品、价格、渠道” 的浅层比拼,转向 “用户需求、核心价值、心智占领” 的深层运营。

一、卖货思维的困局:只抓 “短期成交”,丢了 “长期信任”

卖货思维的核心是 “以货为中心”:眼里只有产品销量,忽略用户为什么买;只关注 “怎么把货卖出去”,不思考 “怎么让用户再买”。这类企业常陷入两个误区:一是 “价格战内卷”,靠低价、促销走货,利润越压越薄;二是 “功能堆砌”,把产品参数当卖点,用户却感知不到实际好处。

某区域饮料企业的经历极具代表性。该企业早期靠一款果汁打开市场,却用卖货思维运营:为冲销量,常年搞 “买一送一” 促销,经销商为走量还私自降价;宣传时只强调 “100% 果汁含量”,却没告诉用户 “喝这款果汁能补充什么营养”。结果,用户只认 “低价”,促销一停销量就跌;竞品推出同款低价果汁,客户立刻流失,短短两年净利率从 8% 跌至 2%。这种 “只卖货不做品牌” 的模式,最终让企业陷入 “越卖越亏” 的循环。

二、品牌思维第一步:找对心智空位,从 “卖产品” 到 “卖需求”

品牌思维的核心是 “以用户为中心”:先找到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,再用产品解决,让品牌成为 “需求的代名词”。风向标智库 “空位五级诊断图谱”(看对手、寻大势、谈用户、摸渠道、诊企业)指出:品牌化的起点,是放弃 “泛泛卖货”,抓住 “对手没覆盖、用户有痛点” 的心智空位,让用户想到某类需求时,第一时间想起你。

三、品牌思维第二步:传递核心价值,从 “讲参数” 到 “讲利益”

卖货思维常犯的错,是把 “产品参数” 当卖点 —— 比如 “含 XX 成分”“采用 XX 工艺”,却没告诉用户 “这些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”。风向标智库 “爆品打造” 模块强调:品牌思维的关键,是 “把技术参数转化为可感知的用户利益”,让用户秒懂 “买这个品牌能得到什么”。

早期很多护肤品牌宣传抗老产品时,只讲 “含 30% 胜肽”“采用 XX 渗透技术”,用户听不懂也没感知。珀莱雅则跳出参数思维,把核心价值转化为 “28 天淡纹抗老”:通过 “用户实测对比图” 展示效果,标注 “每天用,眼角纹变浅”,还推出 “28 天打卡活动”(用户分享使用效果可获赠品)。这种 “利益导向” 的传播,让红宝石精华成为抗老赛道爆款,2023 年销量增长 60%,用户评价中 “淡纹有效” 的提及率超 80%。

四、品牌思维第三步:符号化占领,从 “短期促销” 到 “长期记忆”

卖货思维依赖 “短期促销” 拉销量,而品牌思维靠 “统一符号” 留心智 —— 让用户看到某个符号、听到某句话,就自然联想到你的品牌。风向标智库 “品牌顶层战略” 指出:品牌符号是 “心智的钩子”,需贯穿产品、包装、传播等所有环节,让用户形成稳定记忆。

麦当劳的 “金拱门” 符号,是品牌化运营的经典。无论在哪个国家,用户看到黄色 “M” 标志,就知道是麦当劳;听到 “我就喜欢” 的口号,就想起其便捷、美味的定位。这种统一符号的持续传播,让麦当劳即便不搞大规模促销,仍能保持高客流。2023 年,麦当劳全球门店复购率超 50%,核心原因就是 “金拱门” 符号已深植用户心智。

卖货思维能让企业 “活下来”,但品牌思维才能让企业 “活得久、活得好”。对企业而言,从卖货转向品牌,不需要 “颠覆式创新”,只需沉下心做三件事:找用户心智空位, 讲清核心价值,强化长期记忆。当企业能从 “关心货卖了多少”,转向 “关心用户记住了什么”,就真正完成了从卖货思维到品牌思维的跨越 —— 毕竟,用户买的从来不是 “一件产品”,而是 “一个能解决需求、值得信任的品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