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400-6768-110
公司地址:临沂市北城新区鲁商中心A9-103
创始人微信号:luoshuihen
过去,快消企业靠 “经销商铺满乡镇小卖部” 就能冲销量,建材厂商靠 “绑定区域装修公司” 就能稳盈利,家电品牌靠 “进驻家电卖场黄金位” 就能占市场 —— 那是 “渠道为王” 的时代,信息不对称下,用户买什么全看 “能在哪买到”。但如今,这一逻辑彻底失效:乡镇小卖部的饮料被社区团购的品牌货替代,装修公司推荐的建材因 “没品牌” 被用户拒绝,家电卖场的柜台前,用户拿着手机对比品牌口碑后转身离开。
深耕品牌营销 15年、以 “企业品牌营销军师” 定位的风向标智库,在服务 320 余家企业的实战中,在王庆永老师独创的 “空位营销理论”中提到:行业的底层逻辑已从 “渠道垄断” 转向 “品牌心智占领”—— 十年前 “有渠道就能卖货”,十年后 “有品牌才被选择”,这既是消费升级的必然,也是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核心方向。
一、十年前:渠道是核心,“铺得到” 就是 “卖得出”
过去的市场,本质是 “供给侧主导”: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,买东西依赖线下门店、经销商推荐,企业只要把货铺到 “用户能接触到的地方”,就能实现销售。那时的竞争,聚焦 “渠道覆盖广度” 与 “经销商把控力”—— 谁的经销商多、谁的终端位置好,谁就能赢。
但这种逻辑的短板也很明显:渠道依赖症严重,一旦经销商被竞品用更高返点挖走,销量立刻下滑;用户无品牌忠诚度,只要能在其他渠道买到更便宜的产品,就会立刻转换。随着社区团购、电商平台兴起,用户能轻松买到全国性品牌啤酒,该区域品牌因 “没品牌认知”,市场份额骤降至 20%,陷入 “渠道成本高、销量上不去” 的困境 —— 这正是 “只重渠道、不做品牌” 的必然结果。
二、十年后:品牌是主流,“被记住” 才 “被选择”
如今的市场,早已转向 “需求侧主导”:用户通过电商、社交平台轻松获取品牌信息,能对比口碑、查看测评,甚至主动搜索 “哪个品牌好”。此时,渠道只是 “交付工具”,真正决定用户选择的,是 “品牌是否能解决需求、是否值得信任”。风向标智库 “品牌顶层战略” 强调:十年后的竞争,是 “心智份额” 的竞争 —— 用户心智里有你的品牌,才会通过各种渠道找你买;没有品牌,再好的渠道也只是 “展示货架”。
三顿半的爆发,完美诠释如今的品牌逻辑。作为新兴速溶咖啡品牌,三顿半没有走传统咖啡 “进驻超市货架” 的渠道老路,而是先做品牌:定位 “精品速溶咖啡”,解决用户 “想喝好咖啡却没时间现磨” 的痛点;设计 “小罐包装” 这一强识别符号,区别于传统袋装咖啡;通过 “环保回收计划” 传递 “可持续” 的核心价值,吸引年轻用户自发传播。当品牌在用户心智中建立 “精品速溶 = 三顿半” 的认知后,无论是天猫旗舰店、社区团购还是线下快闪店,只要有渠道触达用户,就能实现转化。2023 年,三顿半营收突破 20 亿元,即便传统咖啡品牌有更完善的线下渠道,也难以撼动其市场地位。
三、转型关键:从 “渠道思维” 到 “品牌思维”,抓准三个核心
对企业而言,从 “渠道依赖” 转向 “品牌主导”,不是放弃渠道,而是让品牌成为 “渠道的灵魂”。结合风向标智库 “空位营销理论” 与实战经验,转型需抓住三个核心:
1. 找心智空位:避开 “泛品类竞争”,让品牌成为 “需求代名词”
过去 “渠道覆盖” 能赢,现在 “心智空位” 才是关键。风向标智库指出:企业需先找到 “对手没覆盖、用户有痛点” 的细分需求,让品牌成为该需求的 “唯一解”。比如过去做坚果的企业靠渠道铺货,现在的洽洽小黄袋,通过 “每日坚果” 的空位,将品牌与 “每日健康补充” 需求绑定,即便渠道不如竞品广,仍占据细分赛道头部。
2. 做符号化传递:让品牌 “被看见就被记住”
渠道是 “触达用户的路径”,符号是 “留在用户心智的钩子”。品牌需设计统一的视觉符号(如三顿半的小罐、茶颜悦色的国风 Logo),并贯穿所有渠道 —— 无论是电商详情页、线下门店还是社交平台,让用户看到符号就想起品牌,降低认知成本。
3. 传核心价值:让用户 “知道为什么选你”
以前企业说 “我的货好”,做品牌需说清 “我的品牌能给你什么好处”。风向标智库 “爆品打造” 模块强调:要将产品优势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利益,比如某家电品牌将 “智能控温” 转化为 “老人用也能一键操作”,让品牌价值具象化,而非停留在抽象的 “技术参数” 上。
过去,渠道是 “敲门砖”;如今,品牌是 “通行证”。从区域啤酒品牌的衰落,到三顿半、茶颜悦色的崛起,再到风向标智库服务的企业中 “靠品牌突破渠道瓶颈” 的案例,都印证了一个真理:渠道会随时代迭代(从线下到线上、从经销商到社区团购),但品牌心智一旦建立,就能穿越周期,持续被用户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