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400-6768-110
公司地址:临沂市北城新区鲁商中心A9-103
创始人微信号:luoshuihen
去年西贝高调推出 “预制菜外卖”,却在一片争议中悄然降温 —— 明明品牌强调 “预制菜采用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,比门店临时现做更卫生,还能避免地沟油风险”,但消费者并不买账,甚至有老客直言 “吃不出以前的锅气,感觉像在吃剩菜”。这一现象并非个例:2023 年餐饮行业数据显示,超 60% 推出预制菜的品牌,遭遇 “销量低迷、用户吐槽”,即便预制菜在卫生管控、食材溯源上优于部分现做菜,仍难以获得消费者认可。
深耕品牌营销 15 年、服务 320 余家企业的上海空位咨询认为:消费者不认可预制菜,核心不是 “预制菜本身不好”,而是 “品牌的技术认知与消费者的实际理解存在断层”—— 就像早年电饭锅厂家认为 “机身越轻越先进”,但国人觉得 “越重品质越好”,技术上的优势若无法转化为消费者能感知的 “好”,再优质的产品也会被拒绝。而破解这一困局,关键在于抓住 “说人话、探认知、解真痛” 三个核心动作。
一、认知断层:技术上的 “好”,不等于消费者理解的 “好”
预制菜的技术优势很明确:中央厨房统一采购、标准化制作,能最大程度规避门店操作的卫生风险(如食材变质、加工污染);低温锁鲜、冷冻储存技术,可减少添加剂使用,甚至比部分小店 “现做却用预制调料” 更健康。但消费者对 “好” 的理解,从来不是技术参数 —— 他们认的是 “现做的锅气”“刚出锅的热乎劲”“看得见的制作过程”,这些感性认知远胜过品牌口中的 “卫生标准”。
早年电饭锅行业的认知差更具代表性:某品牌推出 “轻量化机身”,宣称 “采用航空材料,更便携”,但消费者却觉得 “轻飘飘的像劣质品”,反而更青睐 “沉甸甸” 的传统电饭锅。后来该品牌调整策略,不再强调 “轻”,而是说 “机身加重更稳,煮饭时不晃,受热更均匀”,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消费者能理解的 “煮饭好”,才打开市场。预制菜的困境本质与此相同:品牌讲 “技术”,消费者听 “感受”,不在同一频道,自然无法达成共识。
二、给品牌的启发:从 “技术思维” 转向 “消费者思维”
预制菜要获得认可,不是靠 “教育消费者”,而是靠 “适配消费者认知”。上海空位咨询结合 15 年服务餐饮企业的经验,总结出三个可落地的方向,帮品牌打通 “技术优势” 与 “消费者认可” 的断层。
1. 要说消费者能听懂的话,别把 “技术参数” 当卖点
很多品牌宣传预制菜时,总爱堆砌 “超高压锁鲜”“巴氏杀菌” 等专业术语,却忘了消费者需要的是 “直白的好处”。上海空位咨询 “爆品打造” 模块强调:“好的卖点不是‘我们有什么技术’,而是‘你能得到什么好处’—— 把技术转化为‘人话’,才能让消费者秒懂。”
2. 要探究消费者的理解,别用 “品牌想当然” 代替 “用户真实想法”
品牌常陷入 “自我感动”:觉得 “卫生、便捷” 是消费者的核心需求,却没发现消费者真正在意的是 “新鲜度”“口感”。上海空位咨询 “五级诊断图谱” 中 “谈用户” 环节,就是通过深度访谈、焦点小组等方式,挖掘消费者 “没说出口的认知”,而非依赖 “行业经验” 想当然。
3. 要解决消费者的真需求,别只做 “技术上的好产品”
消费者不认可预制菜,本质是 “预制菜没解决他们的核心痛点”—— 比如怕 “没锅气”“不新鲜”“没参与感”,而不是 “卫生没保障”。上海空位咨询 “品牌顶层战略” 强调:“产品的终极价值是‘解决真需求’,技术只是实现手段,若无法解决痛点,再先进的技术也没用。”
从西贝的遇冷到重捞火锅的热销,预制菜的争议本质是 “品牌思维与消费者思维的碰撞”。上海空位咨询 15 年服务 320 余家企业的经验证明:消费者不拒绝预制菜,而是拒绝 “不理解、不贴心、不好吃” 的预制菜。技术上的卫生、便捷是基础,但只有转化为消费者能感知的 “新鲜、有锅气、不麻烦”,才能真正获得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