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向标

为什么,你的广告经常是无效的?

时间: 2023-11-02 来源:  作者: 风向标智库---总监:刘镇恺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b98fdff7a7078c1cca8bd68e5d9cea3b.png



作为策划人,出于职业习惯,每次出差经过高铁,机场的广告牌位置,总会以作品的眼光来打量这些“广告”。有些会让人忍不住拍下来,当做学习的案例。有些则替客户惋惜,花钱投了个寂寞。
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4850dbb7d10a86268565b06833b8b187.jpg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c8f4cabc268d744674407e68c5a5e400.jpg


对于我们品牌战略咨询公司来讲,我们把企业的品牌策划逻辑分为两段:


第一段建品牌:


顶层设计+爆品打造(解决你是谁?你的特色是什么?为什么买你?买你的什么产品?)。


第二段是做传销:


传播推广+营销规划(解决怎么传?如何卖?)。


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是,品牌顶层设计中,关于“品牌slogan”是否有效的问题。这里讨论的有效性问题,不是选对媒介的问题。而是,无论你选择什么媒介,都能产生最大效用的问题。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6d2e2df095fa5f29c618fc859bf113ee.jpg




如果把广告看作一张画面,大部分媒体人对它的定义不外乎设计有强烈的冲击性,文案有深刻的记忆点”,我对这样的观点也深表认同,并且承认它一点都对。但广告圈还有一句话叫,“人人心中有,人人笔下无”。这大概是很多广告人一辈子秃顶也过不去的难关。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151935137b7c9e53c9bf03f3d53fd185.jpg


比起“120W闪充,告别焦虑”类似的话,OPPO这句看上去基本没有任何文学意味,也不耐人寻味的口号,却暴力地解读出OPPO闪充技术的优势。让品牌方赚足了销量和用户口碑。
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110644708edbf07756f279ded5fd9801.jpg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c75cfee3f4d1c83fb729cf2f08405b41.jpg



人人都能意识到的不叫【洞察】那叫【常识】


常识就是“吸烟有害健康”,已是大众常识,但听多了麻木了,不具有行动力。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e0f6c2790cc6a3d931a6f8b8e6e961a4.jpg


洞察就是“抽烟容易患癌”以结果为导向,劝解停止吸烟,不然真的会死。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3e4157fee12b44bd8627392c80ff7d13.jpg


如上:出自印度奥美的一则公益广告“癌症治愈烟瘾”


“洞察其实是一些你见过的东西,但你会突然第一次发现他如此重要。”

——日本奥美董事长 Mark.Blair。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79d88023596faeaad3c53eed70b36ef0.png


“洞察是一个能形成制胜策略的新鲜理解。”

——奥美亚太区企划总监钟秀.


有效的广告,往往是在用户认知【常识】的基础上,深入【洞察】用户行为和习惯背后的潜意识逻辑。就像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“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”。有洞察力的广告,不需要用户再进行2次信息解码。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573d04a59fc04f947e2aa3f94885c836.png


“农夫山泉有点甜”你不会去思考这事对不对,“泉水清甜甘冽”这是从古至今的文字表述里烙印下的文化母体。一个讨巧的品牌名字+一种文化记忆的潜意识,这句话就像无意中给你大脑的膝跳反射,让你对它留下了品牌印记。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a4960aa76c07de101891967597bbc3ca.png         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366b5265b55036a4360d28435e911975.png


类似广告策略手法,我们可以用很多的营销理论去解读它分析它,但有一点,那就是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表达体系里,汉语独具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”的东方智慧,往深了讲也可以说是中西方不同的哲学观、价值观和文化心理。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6668c51c0f41963f602d82a308f5a231.png


2014年9月,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,库克给出了新一期广告文案:Bigger than bigger,本意是:你比你想象的更强大。对于此广告文案两岸官网给出了不同的翻译版本,苹果大陆官网译为“比更大还更大”,苹果港台官网皆翻译作“岂止于大”。两相比较,心理感受的差距不言而喻。


事实证明

广告的终极就是洞察。

在洞察面前,一切技巧都是弟弟。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00c8c4e2eb90b9ac639b1921c49ab674.png


学会洞察是有技巧的,做到准确的洞察也不是最难的,难的是洞察得够狠。我们常说,“洞察越狠,广告越稳”,洞察到了,力度够不够大,这又是考验品牌传播力是否有效的关键。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b857cb6d43dcbb040e9c4a504efb7800.png


老板大吸力油烟机,精准洞察,大力出奇迹。


【吸力】是用户判定一款油烟机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。所以【大吸力是老板油烟机广告策略的核心,并据此指导产品开发和创新。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bb28ea9179f16a5a5f39929687784e7c.png


从官网的产品家族来看,产品上将【大吸力】特色一竿子到底:“第五代大吸力”(迭代创新策略)“双腔大吸力”“三面拢大吸力”“超薄大吸力”“免拆洗大吸力”……。“大吸力”是刚需,“超薄”“智能”却不一定。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49fa566f824daca678da9c715748dd6d.png


从竞争维度看,【大吸力】并不是老板的专属,但老板把它用到了极致。从广告维度看,声量足够大,动作足够多,用户自然以你为尊。


洞察够狠,
一方面源自品牌方【不遗余力的占领】,另一方面源自【与用户的深度共鸣】。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广告策略里的概念:产品路线和用户路线。都在洞察,各位看官感受下洞察的逻辑有何不同。


口罩期间看过一篇推文,里面讲了一个案例,是关于检测试纸产品推广的: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9cc65122b5cc51847e56e3cb74385d41.png


不得不说,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样的广告文案非常戳心,正如网友所说,“在与文字碰撞产生的花火里,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有被治愈安慰的温暖,还有‘原来如此’、‘我们本该如此’的恍然与力量感”。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17e5c2c874c7eb3c14d18902b95080df.png


这不只是一句漂亮对称的广告,更像是一种生活理念。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7761a2f51d207d2a9a3308305d8ba5d5.png


钱包不只是存钱,还会自动赚钱。让用户选你多一分筹码。
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07249fc608d3e5a4a30ec0ef7d8d504c.jpg




关注我们,下期继续

欢迎留言,如果您对您自己企业的广告有升级的需求,

欢迎后台留言,我们探讨共进。

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7/214be84ef1085ce5120185799f2787c1.jpg


/static/upload/img/20231101/5c995bc4e1f07d6da061add050066ba9.jpg